|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曲阳县定窑遗址

曲阳县定窑遗址

关键词:定窑遗址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曲阳县旅游景点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quyang.ccoo.cn
  • 感谢 kanghua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1633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路线查询  

            定窑是中国宋代“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灵山镇涧滋村一带,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2公里。

  记者在定窑遗址博物馆展厅内看到,用泥塑制作而成的一整套工艺流程活灵活现,包括取土、碾土、淘洗、和泥、制坯、修坯、装饰、上釉、装窑、烧瓷,再现了宋代工匠烧制陶瓷的场景。

  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所长杨敬好介绍说,定窑始建于唐,盛于宋,衰于元。旧时曲阳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其产品精致而洁白,胎质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有“白如玉、薄如织、声如磬”之美誉。

  杨敬好说,定窑遗址是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定窑遗址的开放,有助于人们对陶瓷历史发展的了解。在五大名窑中,唯定瓷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印花典雅,附以剔花、堆花、贴花各得其趣,设计开唐宋陶瓷形制之先河。

  据介绍,定窑遗址遗存十分丰富,先后发现窑炉遗迹20座,作坊4处,发掘出土遗迹标本一万多件,瓷器、窑具等瓷片50多万件。现保存完好的瓷片堆13个,文化层堆积厚达10多米。

  另据了解,汝窑遗址和钧窑遗址分别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官窑在北宋和南宋时期有三处窑址,北宋时期官窑在河南开封市,南宋时期两处官窑在浙江杭州市;哥窑只有传世瓷器,遗址至尽尚未发现。


简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定窑遗址,位居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白瓷窑址。因曲阳宋代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中国的制瓷业到了宋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各以其无比的艺术魅力,为我国瓷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定窑遗址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窑场分布在曲阳县涧磁村北一带,东西长达10公里,总面积约10余平方公里。


遗址概况 

 定窑遗址是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白瓷窑址,分布在东西狭长10余公里的范围内,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堆积最厚达10多米。曲阳宋属定州,故称定窑。定窑创烧于唐,宋代极盛,元代逐渐衰落。烧瓷历史长达六、七百年之久。1951年和1957年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等两次调查。60年代初河北省文物工作队在北镇村东试掘。1985~198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镇村、涧磁岭、野北村、燕川村等地发掘,揭露面积近2000平方米,发现大量窑炉和作坊遗迹,出土遗物标本万余件,残片约37万片。定窑在唐代后期受邢窑影烧制白瓷,到了宋代逐步成为白瓷窑之首,是当时最著名的瓷窑之一。其器形、纹饰及覆烧技法对各地瓷窑影响较大,形成了一个以定窑为主的定窑瓷系。其产品远销海外,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定窑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定窑不仅是宫廷的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欧各国。它所生产的瓷器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南北仿造者众多,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名称,土定、新定、北定、南定和粉定等。北定就是北宋定窑生产的瓷器。在金、元时继续生产。定窑制瓷技术,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沿革  

这里有十几处高大的堆积,最高的15米,堆积着众多的瓷片、窑具、炉渣、瓷土等。从遗址地层叠压关系看,遗址分晚唐、五代和北宋三个时期。

晚唐

 晚唐和五代时定窑烧制的瓷器,还显粗糙简单,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其他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高温色釉。定窑的白瓷,胎薄质细,釉色洁白,造型优美,以刻花、画花、印花等加以装饰,艺术水平很高,社会影响很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知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瓷的绚丽多彩。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定州白瓷孩儿枕”,是定瓷的代表作之一。

北宋

  定窑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在遗址北宋地层出土的龙凤盘刻有“尚食局”款额,说明这里不但烧制民间的各种生活用瓷,还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这里烧制的碗、盘、盆、罐、杯、壶、瓶、枕、器座以及玩具等,造型秀美,纹饰精致。有的碗、盘口沿作花瓣式,碗内印一盛开的花朵,同时在外壁刻上花蒂与花瓣轮廓线。这种把印、刻手法并用于一件器物,里外装饰统一的做法,使器物造型和花纹装饰混为一体,十分精美。

宋代瓷窑装烧技术最为重要的成就,就是发明了覆烧法和“火照术”,定窑就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体。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但在金、元时仍继续生产。定窑的制瓷技术,对促进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五代

  早年的定瓷以烧制白定为最佳,胎薄细腻、彩色莹润,曾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之说。定窑瓷品种繁多,造型优美,装饰文雅,多采用刻花、画花和印花等技法,其图案布局合理,清新明快,刻花刀法刚劲有力,印花构图饱满,纹饰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萱草、禽鸟为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御用瓷器大部分为龙凤纹饰,龙腾凤舞,生动传神,以显示统治者的尊严。定窑瓷工艺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当时许多瓷窑争相仿制。定窑在唐代受邢窑影响烧制白瓷,到了宋代逐步成了白瓷窑的首领。据“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碑文等资料记载,北镇、涧磁一带,当时有镇名龙泉镇。唐代五代时期朝廷在镇中设有瓷窑税使。定窑的器形、纹饰、特别是定瓷开创的覆烧工艺对各地瓷窑影响很大,形成了一个以定瓷为主的定窑瓷系列。其产品远销海外,在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六十年代初

  在窑址区的北面挖掘中还发现了王子山院旧址,找到了“修王子山院记”和“王子山院和尚舍利塔记”两通重要碑刻。这次发掘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窑炉20座,作坊4处,其中包括碾槽、水井、澄池、料缸、砖墁场地、匣钵、围墙、窑藏、灰坑等等。发掘出土的遗物标本达万余件,瓷片、窑具等残片约30多万处,而且遗物品类繁多,有青瓷、白瓷、黑定、紫定等。其中白瓷有素面、刻花、印花、剔花、绘画等装饰,花纹非常齐全。白瓷中还有许多珍品。如“官”、“彩官”和“尚药局”、“尚食局”器片都有多件出土,还发现有前所未有见的“龙”、“花”等款瓷片和“仕女枕”等精美器物。

建国后

  定窑艺术得到继承和发展。科技人员用古代的原料,娴熟的工艺技法已经生产出了一些仿定瓷的制品,使定窑瓷获得新生。


产品与制造工艺 

唐五代产品粗细掺半,青白兼有。较粗的瓷器胎质粗而色灰,比较厚重,胎上一般施一层白色化妆土,表面施白釉或青黄、褐绿、黑色釉,有的瓷碗外表施青黄、褐绿、黑色釉,而碗里面施白釉,施釉较厚,多不到底,常有流釉、积釉现象。细白瓷器胎质细而色白,比较轻薄,釉色洁白而略泛青色。器形有碗、钵、盘、盏托、罐、壶、高足杯、三足炉、盖盒、枕、铃、瓷塑等。碗一般底心平缓,多为斜直敞口、唇形口或莲瓣形口,底足有平底、实足平底、玉璧形底、宽圈足和圈足底等各式。执壶一般丰肩、平底、短流,有白釉和青黄釉两种。

           瓷枕一般比较短小,枕面多呈长方或椭圆形,有的白瓷枕面带褐色斑纹。瓷塑多为小型白釉加黑褐色点彩的动物玩具。器物装饰比较简单,绝大多数为素面,少数用模印、贴花、划花纹饰。装烧器物的窑具主要有碗形盒式匣钵、漏斗形匣钵、三角形支垫等。细白瓷碗都用匣钵单件装烧,粗胎瓷碗用三角形支垫叠烧,烧成后碗底露3个支丁痕。 北宋时期一般白瓷器都用优良瓷泥制胎,基本上不再生产需用化妆土的粗胎白瓷器皿,青黄、褐绿、黑釉瓷器明显减少,细白瓷器成为主流。北宋早期白瓷胎釉均洁白细腻,器形新增有净瓶等。碗口一般为敞口或葵花式口,底足大体只存圈足一式。装饰仍较简朴,多素面,部分器物沿用模印、贴花、划花纹饰,刻浮雕式莲瓣纹比较流行。产品装烧方法仍是匣钵仰烧,基本上都用漏斗形匣钵。五代至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烧制日臻成熟,“官”、“新官”款器为这一阶段优质白瓷的名作。北宋中期以后定窑优良瓷料得到大量开发,白瓷产量迅速增长。中期的碗盘等口沿一般有釉,釉色微泛黄,说明当时覆烧技法尚未普及,器物造型比较精巧,执壶常用瓜棱腹、弯曲流,碗盘多呈葵瓣口形。早期流行的花纹,包括刻浮雕式莲瓣纹明显减少,有深浅刀锋效果的刻花纹饰最为流行。纹样有萱草、莲荷、龙纹等。晚期的碗盘之类圆形器物基本上都用支圈叠装覆烧,器物口沿无釉有芒,釉色一般白中闪黄,有的略显灰黄。此期产品品类较多,仍以白瓷为主。器形复杂,还是碗盘最多。各种常用器形往往批量很大,即使像瓷祖之类特殊物件,也有成 批出土,定窑瓷业之兴旺由此可见一斑。装饰花纹特别讲究,刻花、印花、划花都很盛行,刻划花常结合使用,刻工技巧娴熟,刀法流畅自如。印花纹饰工整细致,显得特别明快清晰。纹饰主要有龙、凤和各种花卉图案、动植物形象等。北宋中晚期定窑创烧成功的新品种有“紫定”(酱釉)、“黑定”和“绿定”,不过产量很少。新器形有孩儿枕、美女枕、龙凤盘等等,造型和装饰都很精美。此期优质白瓷以“尚药局”、“尚食局”、“龙”、“花”款器为代表。1986年在涧磁岭发掘获“尚药局”器和残片9件,1985~1987年在涧磁岭、燕川发掘获“尚食局”器残片27件。所有“尚食局”器均出自晚期地层,其年代最早不会超过北宋晚期,大多数可能为金代产品。

  北宋末定窑一度停顿,金代恢复生产后产品仍较精良,窑址中曾出土有大定、泰和纪年的印纹陶模,为鉴别金代定瓷树立了标尺。元代定窑逐渐衰落,产品单调,胎粗釉暗。金元时期许多碗盘类器物均采用器物内底刮釉一圈叠烧方法,这是粗糙化的表现。装饰也走向草率,有的器物仅施黑色点画或以墨书为饰。


窑炉与作坊 

 已发掘的窑炉20座,均为“馒头窑”。窑基平面呈马蹄形,由炉门、火膛、窑床、烟室等部分组成,长度4~8米,宽度1.5~3米。窑体建筑材料用砖,火膛、窑床、烟室各部用耐火砖,内壁抹一层耐火土,窑床底 面上铺垫一层厚约10~30厘米的粗砂。各时期窑炉常以匣钵代替一部分砖作建造材料,北宋中期以前用漏斗形匣钵,北宋中晚期以后用筒形匣钵。北宋早期以前窑炉以木柴作燃料,火膛中均发现有柴灰。窑炉后部有两间烟室,窑床与烟室间都无隔墙。烟室之间隔墙下砌有两个进火孔。北宋中期以后窑炉燃料用煤,火膛中均发现大量烧过的煤渣,窑床与烟室间有固定的隔墙,隔墙基部设进烟孔。北宋晚期和金代窑炉的烟室一般分为三间,设3个烟囱,窑床与烟室间隔墙基部进烟孔多达9~13个。 作坊遗迹已发现4座,五代至北宋早期1座,北宋晚期至金代3座。作坊都在窑炉附近,结为一体。北宋早期作坊遗址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残存的设施有盛瓷料用的大陶缸底部19个;晚期作坊遗迹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保存的设施有砖和匣钵垒砌的围墙,石砌的水井,砖砌的水沟,土灶,加工瓷料的圆形碾槽,堆放瓷料的土坑,澄盛瓷泥、釉料的砖池和大缸等。



定窑遗址即将出发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128962981 传真: 邮箱:liuzhihu19#163.com
地址:曲阳旧南环(钓鱼台医院)东行30米路南 邮编:073124
Copyright © 2004-2024 曲阳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