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旅游景点 > 曲阳县北岳庙

曲阳县北岳庙

关键词:北岳庙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曲阳县旅游景点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quyang.ccoo.cn
  • 感谢 kanghua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50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北岳庙简介:


北岳庙地图查询


 

 如果您听老百姓说"窦王殿",其实就指的是北岳庙。位于曲阳县城内的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从汉代至清代,历代帝王都在此遥祀北岳。

  此庙规模宏大,县志上记载庙有三个门,南门为神门,就是县城的西南门,西门就是县城的西门。自神门以内有牌坊、朝献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面积173,982平方米,现金保留南北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

历史沿革:


         北岳庙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年间(500~512),为祭祀北岳之所,历代沿袭成制,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均在此遥祭北岳恒山。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曾重建北岳庙,嗣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补与扩建。北岳庙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两侧还有一些碑亭。清初以后,改祀山西浑源。现存北岳庙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永平年间(500-512年)。

  北岳庙是皇家贵族为祭祀“北岳恒山之神”而建立的,故名“北岳庙”。北岳庙,坐落在曲阳县城内西侧。庙内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并建有碑廊、石刻馆、博物馆等,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12年),而后,唐、宋、元、明、清诸代屡加修葺。北岳庙占地长542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其建筑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西厢对称的与古典建筑形式。庙内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在中轴线北端,往南依次建有飞石殿、三山门、凌霄门、御香亭、朝岳门、午门等。正殿两侧为东、西昭福门。还有碑楼等其它建筑8座,散建在中轴线两厢。

景点特色:


建筑

  雄壮的德宁之殿是北岳庙的主体建筑,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占地面积2009.8平方米,为宫殿式建筑,双檐高琢,以青瓦铺顶,黄色琉璃瓦为殿脊。整个大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殿内柱子的配列采用诚柱法,梁架为中柱式;殿檐斗拱为一朵、二朵式。全殿面宽9间,进深6间,下层四周为走廊,地面均以方砖、条砖墁地。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

壁画

  北岳庙最为壮观的是“德宁之殿”内的壁画,殿内东、西两壁有高大的壁画,高6.5米,长17.6米,有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天宫图”,北山墙背后绘有巨幅彩色壁画“北岳恒山神出巡图”,壁画高8米,长27米,东西两侧壁画各高8米,长18米,壁画总面积为504平方米。壁画内容:东壁画为《云行雨施》,绘有众多天神、地祗,兴云布雨,普降甘霖,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达3.3米;西壁画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胜利完成兴云布雨的任务后偃旗息鼓、得胜回宫的情景。西壁的天神(钟馗)是全幅壁画之精华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狰狞、横枪倒戈、腾空飞奔。两壁画共有人物73人,众多任务形象无一雷同,个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北山墙壁画是《北岳恒山神出巡图》。相传曲阳北岳庙壁画人物与赵县柏林寺壁画上的水皆是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所绘,所以有“曲阳鬼,赵州水”的传说。曲阳的“飞天神”和当年赵州(赵县)柏林寺大殿壁画上的“水”均为唐代吴道子所画,故有是说。

 

碑刻

  北岳庙内存有碑、碣、经幢200多通,并建有碑廊、碑楼,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从时代上说,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碑刻俱全,跨越1500多年。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的用诗、词、歌、赋记的观后感。从书法艺术上讲,真、草、隶、篆和行书等字体均有。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公元462年)刻制,是全国现存碑刻中极为宝贵的稀世珍品。有“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书法艺术的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内建有雕刻艺术馆,保存古雕刻100多件。其作品有人物、动物、佛像、经幢等,尤以“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经幢”为最佳。作品造型优美,刀工细腻,线条清晰流畅,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石雕艺术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北岳庙碑刻从内容上分:

北岳庙内的碑刻,其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神的祭文,也能找见诗、词、歌、赋和观后感,部分碑刻属野外流散墓志和石造像。自北魏起,北齐、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以及民国各历史时期都有碑刻文字留存。尤其使人颇感庆幸的是这些碑刻犹存,基本完好,且内容丰富。其中有誉为三大宋碑之一的宋代韩琦撰书的《重修北岳庙碑记》;有传世较少的金代李克用碑;还有后迁入的赵孟頫为曲阳石雕艺术大师杨琼所书的《大元朝列大夫骑都尉弘农伯杨公神道碑铭》神道碑;有被康有为称之“神品”的《大魏王府君碑》;有元代八思巴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圣旨碑;有明代皇帝朱元璋所撰《告岳祀文》的帝王碑;以及历代加封、告祭文及重修北岳庙而立石碑等。好些碑刻,文字清晰可读,碑身高大雄伟,若身临其境,站在高大的碑刻面前人们不得不仰视。碑刻确实令人真切地感到,古老出版物的那种厚重及简短文字的份量。可以说,每通碑刻的身上都附有一段历史故事在里面等待再版。

北岳庙碑刻从时代上分:

北岳庙内所保存的碑刻历经十几个朝代,跨越1500多年。有魏碑4通(齐碑1通),唐碑4通,宋碑6通,金碑3通,元碑10通,明碑102通,清碑33通,民国碑5通,敌伪时期碑3通,年代不清碑33通。碑刻中时代最早的是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邸珍碑,虽然此碑与北岳祭祀无关,但研究北岳庙碑文的专家、学者们对其书法艺术“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的说辞,其它各界并没有提出异议。碑刻多为历史著名人物所撰书,真、行、草、隶、篆、楷各体无不具备,艺术价值很高。其不仅为后人对书法演变的研究传递了历史信息,更让人有亲临感受各时代跳动的脉搏,和那种倾听古人走过的脚步声的欣喜和激动……

北岳庙碑刻从形式上分:

北岳庙内保存刻石内容丰富,时代久远,形式多样有:经幢5通,墓志3通,石人8通,石狮111通,石象1通,石灯幢1通,石棺1通,石造像1通(千佛像碑),符录1通(五岳真形图),画像2通(飞通神),图文碑3通(北岳庙图记、北岳之图、北岳恒山之图)、诗碑14通(篆书碑一通《登恒山六首》),重修记事92通,残碑31通。另外还有游记、图碑,词刻等。这些石刻碑文,描写了历代朝廷于北岳庙祭祀北岳的盛况,记录了唐、宋、元三朝给北岳加封的每况愈上的尊号,及当时人们乞盼神灵赐福的心情,还记载了北岳庙的兴废与历代维修的事情。这些历代碑刻,不仅年代跨度长而且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名副其实。而且碑刻的书法艺术和珍品使燕赵大地生辉。

北岳庙现存的历代碑文主要为祭祀碑,可以说是笔者寻找古北岳文化具有三维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些碑刻多有史书和前辈及同行的记载与研究,在此笔者选择了《河北金石辑録》的部分记载,并非借用成说,而是笔者自认为所选的辑録是有其代表性的,可为《古北岳文化》用以佐证才加以转引和评论:

唐碑:前文已述汉代以下国家祭祀北岳在河北曲阳北岳庙。有最早的文献记载,当为《汉书•郊祀志》云: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诏令祭五岳、四渎,“祀北岳常山于上曲阳”。自此,北岳庙就成为历代王朝祭祀北岳之地。自汉宣帝之后,有关历代帝王于曲阳祭祀北岳的记载,屡见于史书。而我们在北岳庙内看到的祭祀北岳于河北曲阳的碑刻,最早的却是唐碑,在此笔者不仅当它是古北岳文字历史的佐证,更是认为它还是古北岳历史的备份。

 

《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又称《北岳府君碑》,刻立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三月,是北岳庙现存最早的祭祀北岳山神的碑刻。御史中丞韦虚心在谒北岳庙时,为了让人们虔诚地祭祀北岳之神而撰写,宣义郎前邠王府参军直秘书省颖川陈怀志书丹。据《旧唐书•韦虚心传》载,韦虚心,字无逸,京兆万年人,景龙(中宗年号)中迁御史中丞,历任荆、潞、扬三大都督长史,入为工部尚书,死后曰“正”。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是国家的监察机关,时任御史中丞的韦虚心,出于维护国家安定的目的写下了这篇碑文。碑文主要歌颂了北岳恒山的“傍匿千岭,下括众壑”的雄伟气势,和它雄踞北方巨镇的不凡地位。此碑作者还借传说中的五岳诸神汇集北岳庙,说明北岳能主宰风雨和国家安危的巨大威力,告诫世人祭祀要虔诚。此碑为北岳庙中记录北岳祭祀最早的一通,碑阴、碑侧皆有唐人题诗及题名。

此碑被清代翁方纲收入《唐碑选》中,属唐行书碑中杰作,遒古可喜。在《大唐北岳恒山灵庙之碑》中不仅描绘了北岳的雄伟气势、歌颂北岳神的讨逆护国之功,还表彰了“恒阳县令刘元宗”及其僚属的政绩和品格。“恒阳县”就是曲阳县。《旧唐书•地理志》:“曲阳,汉上曲阳县,属常山郡,隋改为恒阳。……元和十五年,改为曲阳。史料说明,在唐玄宗时期,曲阳县称恒阳县。韦虚心文章既然表彰的是曲阳县令,也就说明了唐代祭祀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北岳庙的历史事实。

《大唐北岳神庙之碑》又称《大唐北岳祠碑》俗称《张嘉贞碑》。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八月,定州刺史张嘉贞撰写。《旧唐书•张嘉贞传》载:嘉贞至定州,“于恒岳庙中立颂,嘉贞自为其文,乃书于石,其碑用白石为之,素质黑文,甚为奇丽”。碑文描绘北岳的雄伟庄严之势,历述各朝祭祀北岳的情况,独尊大唐祭祀之恭谨。唐代曲阳(即恒阳)县隶属定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平窦建德,移置定州,领安喜、义丰、北平、深泽、毋极、唐昌、新乐、恒阳、唐、望都等十县。”张嘉贞既为定州刺史,曲阳乃是其辖区,于北岳庙碑立颂之,是其分内之事。今存碑刻,白石黑字,一如史传所云。

此碑属北岳庙碑群中属较高大的唐碑之一。碑文结构严谨,潇洒清秀,不仅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而且对研究北岳庙的历史状况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可惜现存之碑正面剥落难辨唯留几十字,碑阴尚可辨认,好在宋姚铉《唐文粹》有校补,增注于旁。据说,此碑为张嘉贞惟一传世的书迹。

张嘉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张循宪荐于武后,为监察御史,开元拜中书令,善传奏,敏于裁遗。据《新唐书》载:“张嘉贞,字嘉贞,本范阳旧姓,遂家蒲州,为猗氏人。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嘉贞仪止秀伟,奏对侃侃,后异之……诏上帘,引拜监察御史……玄宗善其政,数慰劳……即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张嘉贞本范阳由中书令出为幽州刺史,十二年拜户部尚书兼益州长史,十三年代卢从愿为工部尚书,转定州刺史知北平军事。张嘉贞最高官衔为中书令,此官名是三国魏时初始以后历代相沿,非君主亲信之人不能居此职,事实上即为宰相。至南朝末期,中书令权任更重,隋以后以中书令为中书省的长官,与门下省的侍中,尚书省的尚书令及仆射同称三省长官。至唐代,非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佐天子而执大政。

张嘉贞撰写此碑选白石书丹于上,书后,他还从北岳庙的香火钱中取纳数银作为颂文的报酬。这是我们在《旧唐书•张嘉贞传》中看到的记载。作为当时的一州刺史,为什么要取这区区银两?历史资料回答后人:这是唐代的一种以文为贵的风尚习俗。韩成武教授曾为此撰写文章:“唐代文人十分重视自己文章的价值,按文索值,毫不客气,无论买文者官职多高,照收不误。《新唐书》皇甫湜本传记载:皇甫湜为东都留守裴度作《福先寺碑》,裴度以丰厚的车马缯彩相赠,皇甫湜算了一笔细账,还是嫌酬赠太少,大怒曰:‘自吾为《顾况集序》,未尝许人。今碑字三千,字三缣,何遇我薄邪?’裴度于是增加了酬码。个字三匹细绢,这要价高得可以。又,张嘉贞罢相,来定州作刺史,定州辖区曲阳县有北岳庙,嘉贞作《北岳恒山祠碑》,此碑白石黑字,今存于北岳庙中碑成之后,酬劳怎取?他是定州的最高长官,没有付酬的人了。他有办法--从北岳庙的香火钱中取出‘数万’,作为酬劳。《旧唐书》张嘉贞本传记载了这件事,同时又说:‘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可见,张嘉贞是一位颇有远见的清官。他居官不贪,却又取香火钱为自己谋取酬资,其实这并不矛盾,该着我得的我就必得,理直气壮,义无反顾,这也正好说明唐人对文章酬劳的重视”。  (变字)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征。另外,张嘉贞到定州上任的路上,过赵州时还曾为赵州大石桥作铭,留下了传世名篇《赵州石桥铭》。

关于此碑,《宝刻类编》载:“张嘉贞撰北岳碑并书,开元十五年八月真定”。《金石萃编》载:“北岳恒山祠碑,碑高一丈三尺六寸五分,广六尺六寸五分,廿二行,行四十六字,行书,在曲阳县北岳庙”。《京畿金石考》载:“张嘉贞撰并正书,开元十五年四月立”。顾炎武先生在《北岳辩》中曾提到这通碑刻:“余尝亲至其庙,则嘉贞碑故在。又有唐郑子春、韦虚心、李荃、刘瑞碑文凡四,范希朝、李克用题名各一,初献亚献终献某官姓名,凡百数十行”。《平津读碑续记》、《寰宇访碑录》、《畿辅通志》、《河北金石录》等历代金石学家多有著录。

张嘉贞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任定州刺史时,为北岳庙所作颂文并书丹于石。碑文内容主要是阐明北岳之神的威力,它能主风雨定吉凶,虔诚地敬祀山神能使国家太平,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也就可以得到幸福。张嘉贞这样的论述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山川崇拜的一种信仰,也从侧面说明了唐代北岳庙的祭祀活动非常兴旺。

《大唐北岳神庙之碑》又称《北岳神庙碑》。碑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闰十一月。陈州长史郑子春撰文,博陵崔镮书丹,安喜县尉李逖篆额。碑文具有明显的汉隶风格,遒逸波磔,神韵浑厚,碑体高大,篇幅宏伟显得气势不凡,在北岳庙碑刻中堪称壮观之作。

郑子春是陈州(今属河南省淮阳县)长史,属于越地撰文,故碑文中有“敢让当仁”的话。碑文的书写者博陵人崔镮,篆额者安喜县尉李逖。博陵,郡名、县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蠡县南;安喜,定州的属县。从此碑书写者的籍贯、篆额者所任官地来看,均在曲阳县附近,碑刻在此记录史实。

关于此碑,历代金石学家也多有著录。《石墨镌华》载:“碑郑子春撰,崔镮书,镮无书名,此碑分隶,遒逸真当韩蔡雁行而无树碑年月,考其时张守珪镇幽州,当在开元之末耳,诸家无录者何也”。《金石录补》载:“右碑阴纪段公德政,崔镮八分书(八分,汉隶的别名,因魏晋时也可称楷书为隶书,因别称有波磔的隶书为八分书),段公者,前碑字而不名,此云讳愔,字从简也”。其它如《金石文字记》、《金石萃编》、《授业堂金石跋》等也都有相类似的记载。

碑文主要是叙述北岳为北方巨镇,歌颂它能使“百姓无扰,商农工贾孚信不遗”,也能使国家“止暴宁乱,兵不血刃,野不曝骸”。人们把北岳山神看作是“乃圣乃神”的救世之主,拜为“是依是赖”的心目偶像。因此郑子春称:虽以低微官职,也敢当仁不让,为了晓喻世人,他不仅敢于以薄才著宏文,而且还要刻石立丰碑。郑子春为河南陈州府的太守,虽为地方官吏,但以太守之职到北岳庙撰写碑文,可见在唐代北岳庙的名气之大,祭祀活动之盛。

《大唐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并序》又称《北岳恒山封安天王之铭》。此碑是为记大唐天保七年(公元748年)封北岳神为安天王之事而刻。据记载,当时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历史上都已有过封号,唐代    唐玄宗李隆基因预感到国家已经危机四伏,为祈求国家的安宁,寻求心理安慰,下诏封北岳神为安天王。《旧唐书•玄宗本纪》载:玄宗于天宝五载下诏,封恒山为安天王,有司选择吉日,确定天宝六载三月乙酉日,举行了封王典礼。

左羽林军兵曹参军直翰林院学士供奉上柱国李荃撰文,吴郡戴千龄书丹并篆额。两人唐书均无传记,但其官职并不低微。从碑文记载看李荃系唐代左羽军的参军,又兼翰林院学士。此碑历来被称为唐碑的奇伟之作,戴千龄笔法淳古,方劲有力。而且此碑刻于“安史之乱”之前,有对安禄山的记载,称骠骑大将军等9个官衔73字并有颂扬词,对于研究唐代历史起到了补史的作用。碑文主要记述封北岳为安天王的经过和意义,表彰了“恒阳县令高平郄怀玉”,称其为“吏之雄也”,为官清廉,“冰水作吏”。当时的恒阳县令,翻译成现代文字即:曲阳县县长。可见又一佐证祭祀北岳在曲阳。

碑阴还记录了安史之乱后的一段历史,贾循虽然原为安禄山的副将,但当安禄山作乱后,贾循镇守幽州,颜杲卿邀他共反安禄山,贾答应作内应,事情败露后被安禄山缢死,所以史书将其列入忠义之臣,此碑阴首记贾循之德政,对研究唐代历史有一定价值。

碑文分序和铭两部分,首先说明北岳神主风雨、定丰欠,能主宰国家的安危,而且“恒之灵藏往知来威远惧迩”,所以“神以立政则不言而化,神以施惠则日用勤,神以肃物则不怒而威,神以察微则无幽不烛”。接着又从五行说的角度说明恒岳位居北方,以卦图考之,于先天属坤,于后天居坎进行论述。坎,水也;坤,土也。水土之气,钟灵毓秀,融结兹山而为万物归藏之会。所以北岳乃万物生长之源,为了国家的安危,行云布雨降瑞消灾。为此,唐玄宗于天宝六年(公元748年)封北岳神为安天王。《金石萃编》载曰:“北岳恒山安天王铭,碑高七尺八寸,广四尺三寸,二十三行,行四十五字,隶书额失榻,在曲阳县北岳庙”。其它如《金石文字记》、《曝书亭集》、《金石录补》、《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都有著录或考证,此碑现基本完好可读。

大唐盛世祭祀活动繁多,北岳庙里祭祀单独立碑却很少,只有四通唐碑。但碑阴及两旁刻大历、贞元、元和、长庆、宝历、太和、开成、会昌、大中、天佑年号,某年某日祭。记录了约有60余次的唐代祭祀北岳活动的大体情况。这种把祭祀活动刻在本朝代原有石碑刻的做法,虽没有见到明文规定不知何故,但也可以认为,其相当于历次祭祀活动有了刻石的文字记载。且从不同角度说明,唐人祭祀北岳,均在曲阳县的北岳庙,满身文字的碑刻不言自明,它不仅承载了较大的历史事件,也证实了些许名不见经传小人物在北岳庙的历史足迹,起到了补史、证史的作用。


                                                                          

我们将为您提供曲阳的任何消息!我们的网站更快捷、更全!

 

  欢迎光临访问我们的网站:曲阳在线http://www.quyang.ccoo.cn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128962981 传真: 邮箱:liuzhihu19#163.com
地址:曲阳旧南环(钓鱼台医院)东行30米路南 邮编:073124
Copyright © 2004-2024 曲阳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