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曲阳县野北村尧母洞你知道多少?

  • liuzhihu19
楼主回复
  • 阅读:7254
  • 回复:0
  • 发表于:2021/8/14 16:32:12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曲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张建成·



      为了寻找中华文明的源头,挖掘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蕴,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以服务于我们现代国家的伟大复兴,我们曲阳县作家协会组织起专项调查小组,根据相关文献和民间传说,对“尧母洞”及其相关情况多次进行深入调查,且报告如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一、地理环境和具体位置

      曲阳县地理环境优越,太行山从黄河北岸起始,一直沿华北大平原西缘北上,然后折向华北大平原北缘迤逦东去终至北京门头沟及西山一带。在这个曲折过程中形成一个大臂弯,曲阳县就处在这个大臂弯的深处,从而背风向阳,独厚“曲山之阳”这块风水宝地,故名。

      曲阳大地开发较早,据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武灵王“十年伐中山,合军于曲阳”,至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建有城池,势扼山川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得天宝,势必人杰物华,一则是我国历史上号称千古一相的蔺相如、初汉杰出军事家李左车等伟大人物的故里;另则创造出了曲阳石雕、曲阳定瓷、曲阳北岳庙等三大物质文明,从而驰名中外,长期引领中华科技风气之先。

      曲阳县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西北部约三分之二为丘陵、浅山区,东南三分之一是平原,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现辖18个乡镇,367个行政村,人口65万。县城偏南,北距北京200公里,东距天津190公里、距雄安新区130公里,南距石家庄70公里。京昆(张石)、保阜、曲港、涞曲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曲阳县北部灵山镇一带是一个小盆地,中部灵山村、庞家洼村至铁岭北村一线以北有一列山,总称香岩山。灵山村及其西邻的杏子沟村、野北村以北诸峰岭泛称灵山。

      《曲阳县志》(新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版)载:“灵山镇,春秋时期建村,村址地处一座名灵山的小山南部,原称灵山店。一说附近山麓有陵墓,由陵山演变而来。”民间世代相传,其中的“陵墓”即为“尧母陵”。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又见《曲阳县志》:“杏子沟,距离灵山镇政府驻地1.3公里,元代建村,村旁沟内原有杏树。曾称庆都沟。”意即杏子沟村地处杏子沟口,缘自沟内有杏树而得名。其中“曾称庆都沟”者,应源自清·康熙年间时任曲阳知县刘师峻编纂的《曲阳县新志》。该志书载,“灵山社”下辖“庆都沟”村,却道则无“杏子沟”村名。比照二者的谐音关系,今之所谓“杏子沟”村名当由此前的“庆都沟”讹变而来,是故足以证明该地必然长期盛传与“庆都”二字密切相关的故事内容。

        我们都知道,“庆都”是上古帝王——尧帝母亲的名讳。以地名学秉承的每一个地名无不建立在一定的人文社会基础上的原则,我们深入调查了当地的关联情况,无论从自然角度还是从人文传统上,都没有发现与“庆”和“都”,甚或“庆都”这些词意相应的概念。从而不也得出反证,完全排除了此庆都沟因其它条件命名的可能!

       另外,该山沟尽头的最高峰名庆都寨,因方向关系也俗称大北寨,以及本次所调查的具体对象尧母洞,皆可为“庆都沟”这一名称的含义提供有力的佐证。

       庆都沟长2公里左右,两侧丘陵连绵,北偏西——南偏东走向,上段产权归再西的野北村所有。大致在此山沟尽头约200米左右的地方,其西侧山体近于沟底处有一天然石窟洞穴,即——尧母洞。

二、地质环境

      香岩山地带山势幽深壮丽,著名的山峰有莲花山、香岩阁山、磨子山等。尤其香岩阁山下的阁儿沟自然景观颇为奇绝,曲阳县原有“古八景”,仅该处就有其二,一是“滴水风弦”,一是“香岩石钟”;并有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当年隐居的“贾岛洞”,以及传为商末王子——箕子东赴朝鲜前曾暂避过的王子寺等多处人文景观。

       穿越香岩山列山的河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流经东部莲花山东侧的通天河,一条是流经磨子山东侧的三会河。两条河于下游的北镇村东南相汇,然后仍名通天河,东入唐河。由于唐河与通天河交汇处现在修建了西大洋水库,从而直接注入西大洋水库。

      穿越香岩山的两条河道,有一个共同的怪现象,原本常流的河水,一经流过莲花山和磨子山以后,其下游河段的地面河床就完全干涸了,河水全都下渗到地下,只有暴发山洪时才在地面上形成漫流。因此,人们就说,该地带一定有地下溶洞,或者说是地下河。其中两条河水的重新涌出地点,具体在距离灵山镇东偏南4公里北镇村东南的一处大池塘,名水马漕,然后向东南方向流去。

    水马漕也是远近闻名的一处奇绝景观,并有动人的神话传说。

      庆都沟往东翻过一道山梁,即是现在曲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灵山聚龙洞。聚龙洞原称花洞,洞体如同一条长龙,兼且洞内景观多有蛟龙形态,故名。具体分三大板块:一是猿人古洞,二是聚龙大殿,三是地下迷宫。现开发面积4万平方米,约长2000米,景点100多处,具体景观1000多个。

      据专家考证,猿人古洞有多层人类活动的遗留堆积层,最远的一层距今三万多年。证明该地须是早期我们的祖先经常活动、栖息的场所。

      据其宣传资料称:古猿人遗址和天然景观相融、合二为一的景区,国内唯灵山聚龙洞一处,尤其难能可贵。另外,就我国整个北方地区来说,这个溶洞景观无论在体量上还审美程度上都名列前茅。因为种种原因,尽管文化遗存如此富丽堂皇,却一直无法升级旅游档次,如今仅为AAA级别,实为一大憾!

      其中聚龙大殿和地下迷宫,皆自然形成,典型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曲径通幽,千曲百转,洞连洞、洞套洞,不仅场面恢弘,而且细节极为雅丽,宛如童话世界。

      灵山聚龙洞现探明共为四层,所开发的景观仅其一、二两层,第三、第四层尚待开发。

三、尧母洞呈型状态

       庆都沟东侧为岭状山体,顶端与西侧共有最高峰庆都寨,从北到南逐次降阶,依次为阳平寨、骆驼岸、教子岸等。相传在庆都寨和阳平寨上从前皆曾建筑山寨,啸聚绿林。现阳平寨及庆都寨东部地貌全非,因阳平寨近年建有水泥厂,开采原石所致。

      西侧山体呈台状起伏,自庆都寨以下分别是大平台、小平台等。

       尧母洞居于大平台山峰东侧底部一陡崖上,距沟底约3米,通过一台地可进入。洞口呈半月形,上弧下弦,总体包括一个宽敞的外洞和五个支洞,外洞高8米,宽7.8米,深9.6米,迎面正壁中央突出为心形,略近顶部正中有一尊高浮雕站立的女像,高92厘米,宽43厘米。传为北魏时期作品,原型为尧母庆都。对应于雕像的洞口处底部正中突兀一磐石,像一个天然的大祭坛,不大规则。

     雕像古朴浑厚,眉目清秀,左臂弯曲似乎抱着一个婴儿,紧贴前胸。然而,雕像的周围却有明显的近代凿痕。

       据当地老人说,这尊雕像原本没有眼睛,面部虽然端庄,不过也就是个大致轮廓。因为清朝末年,曾有文物窃贼瞄上了这尊雕像,意欲整体凿下来倒卖。不料,在其才将周围凿出较深的凹陷后,尧母突然显灵了,双目炯炯,一并连他们刚才雕凿的痕迹都放出金光来,从而把盗贼吓跑,以至因祸得福,尧母像从此增添了背光。

      尧母洞的支洞,除向下的一个深约10米,现被填埋外,其余大致均匀分列于外洞的其余方向,具体如下:

      向南的支洞,深10米,高5米,宽1.6米,总体略为锥形,底部从外到里向上倾斜,洞口距外洞洞底高出约1米;

      向西南延伸的支洞,深10米,高7.5米,宽4米,体形亦为锥形,整体从外到里的倾斜略度大于前洞,洞口距外洞洞底略高于前洞;

      向西延伸的支洞,基本与外洞地面持平,深12米,高8.5米,宽3.5米,总体呈牛角形,尽部向南弯曲约2米左右,且在弯曲处再有一个次级支洞,高出地面约4米,居其南侧,直径约0.7米,再进深约2米处又有套洞,向下倾斜,洞口0.5米,仅容一人爬进,此洞称闭关洞,传为尧母当年的闭关场所;

      向北延伸的支洞,其底部也与外洞大致持平,深11.2米,高18米,宽4.2米,顶部狭窄呈“人”字形,极端处尚有直径约0.2米左右的洞狭,不知其深。

       尧母洞内部尚存明显的积水长期侵浸和涤荡的痕迹,石质与灵山聚龙洞相同,为钙质石灰岩,并有灰渍层,显然为早期人类遗存。

       当地人介绍,早年的尧母洞内曾有发育成熟的熔岩景观,现已不存,仅在洞体表面保存多处发育为浮雕形式的各种图像。因为洞体为盲洞,且冬温夏凉,作为景观固然逊于聚龙洞,然而作为人类生活的栖息场所,则更加适宜。

      上世纪早期尧母洞外的沟底常流溪水,如今因被水冲刷而形成的河卵石历历可见。东岸现为撂荒梯田,据称本世纪初尚有石碓臼、石碌碡、石碾盘等遗存,今已不知去向。

       另外,尧母洞附近还有几个小洞,其中往南降阶数百米的一小洞,洞口约40多厘米,当地人说早年曾有人在夏天爬进去过,因为凉风嗖嗖,且漆黑一团,非常害怕,赶紧就爬出来了,并不知道深浅,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进去了。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常说见有狐狸在附近出没。

      再及教子岸是一处宽大几十米,高达上百米的悬崖,地处庆都沟口,也基于尧母在此居住的因素,具体名字由来详见下文。

四、尧母起居尧母洞的时代背景

       以民族史学家何光岳《炎黄源流史》以及考古学家邹衡《试谈唐尧氏》等书文所持的主流观点,尧帝原籍于今河北省的唐县、望都一带,因为当时的东夷族势力日渐强大,作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唐尧为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才率部西徙,首先南下过行唐,沿滹沱河过井陉,途经太原,再进入平阳。当中就涉及到路不路过曲阳的问题,就其迁徙路线,除非路过定州,势必就只能途径曲阳了。

再联系《尚书·尧典》所称“尧之时,洪水为患为甚”,一并《寰宇通志》、《晋乘搜略》等古典大致相同的记载,证明尧帝时期洪水泛滥基本确凿无疑,从而也才会有“大禹治水”的早期历史传说。



       综合上述两项因素,现在的定州地区当时大致为泽国一片,所以,尧帝率众西徙必然会绕过唐河、大沙河下游的凶猛洪水,经曲阳北部西出至行唐。

        如今唐县,和东邻的顺平两县,无不为争夺“尧帝故里”这一文化名片使尽了解数,岂不知尧帝是个大活人,且当时也没有唐县、顺平这些政区分野,所以说当时所谓的唐地,或者就连曲阳这一带也全包括进去了呢。更且现在宣称“尧帝故里”的地方还有山西省的一些地方。

        具体到尧母的原籍,现在基本都认同望都这一说法,然而同样,尧母也不可能终老于一个固定的地方。根据当时的居住条件,人们多半还都以天然洞穴为主。之所以这样说,乃是基于洪水泛滥这一事实,人为的建筑尚且简陋,完全不具备抗洪的能力,人们要想存活,就必须选择坚固的山洞生活。

       处于这种恶劣的自然现象,附近所有的山洞必将会被人们抢占一空,如此,尧母也就完全有理由西上到曲阳一带暂避,从而选择了当今这个“尧母洞”来安身。一来它背风向阳,前面又有涧泉饮用;二来洞体大小也非常适宜小群体居住。选这样一个洞穴栖息,甚至终老一生应该是很理想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洪水退下后,尧母还有必要回到那个不是泥沼就是滩涂的原籍吗?同时,还有逐渐强大起来的东夷族的西扰,尧母在此常住就变得更加自然而然了。

       然后,当尧帝带着族群西入晋地途径灵山附近时,势必也就会捎带拜见一下母亲。当其拜见过母亲以后,尧母回头送他到沟口,在东侧的悬崖下面依依惜别,一并嘱咐他要谨慎职守,多为老百姓办好事等等一些话。从而传流下来这个故事,于是,该处这个悬崖就有了“教子岸”这个名字。要说名字当中的“岸”为什么不叫“崖”,乃是缘于曲阳土话的习惯所致,没有“崖”这个概念,一般都将“崖”称作“岸”。

2021/04/26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