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从“孤独的自我”到“无数的人们”|秋诗:世事一场梦,人生几度秋

  • 默默的承受、
楼主回复
  • 阅读:4628
  • 回复:0
  • 发表于:2019/10/28 14:55:21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曲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秋诗:世事一场梦,人生几度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这首诗为田园山水诗中的名篇,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很好地体现了王维诗的特点:有一股淡淡的禅味。

  

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王夫之评价这首诗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赏析:写景怀人,景语都是情语,别有怀抱。

 

  

·白居易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赏析:秋凉或者可以不畏,深夜独卧之人难免惆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赏析:烛光映屏,流萤纷飞,夜凉如水,坐看星空,天上牛女能相会,奈何人间失意人!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赏析:楼台高耸,秋树披霜,天空如镜,纤尘不染。南山峭拔入云,秋色高远寥廓,远远望去,两者互相争雄。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赏析:充满凉意的秋风,孤独的人最先感知。

 

秋词(二首选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古来悲秋多,刘禹锡却独辟蹊径,歌颂秋的美好。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山林,人家,白云,红叶,一幅绝美的山林秋色图。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赏析:苏轼的这首词,和另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相比,更加低徊婉转,有悲苦之音,充满了对人生的深沉思考。

 

初秋行圃

·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赏析: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蝉在初秋还能鸣叫一段时间,所谓“寒蝉凄切”。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赏析:秋悲不必,秋凉可人。荷叶虽残,荷花盛开,新长小叶,铜钱般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这首小令,五句二十八字,无一“秋”字,却是一幅很好的秋郊夕照图。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这首小令也是无一“秋”字,却是一幅色彩绚丽的黄昏秋景图。

 

天净沙·秋 

·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

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

飞来就我题红。

 

赏析:梧桐叶落,芙蓉花开,霜叶有情,请我题诗。

 

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

芭蕉雨声秋梦里。

 

赏析:秋日思家,红叶黄花,雨打芭蕉,伴诗人梦里回家。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清江引·秋居 

·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

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

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赏析:白雁乱飞,秋霜似雪,凉夜生露,衣袍拂走石边雾气,醉步踏着松下月光。满天星斗,伴人入眠。

 

眼儿媚·秋思 

·刘基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

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

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赏析:此为闺怨词,却无怨情,写秋思委婉清雅,写闺情摇曳多姿。

 

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赏析:秋山、秋树、秋叶、秋风和夕阳,皆是秋之滋味,诗人一问,呼之欲出。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蔡翔|郭春林:从“孤独的自我”到“无数的人们”

原创: 蔡翔 


编者按


蔡翔老师在这篇序言中思考了一个问题:是什么使郭春林老师从“孤独的自我”,走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


这一转向和郭老师研究方向的转变密切相关。郭老师本是“先锋文学”的研究者,先锋文学在当时的非主流形象使它的读者学会在边缘思考自己的时代。而后文化研究启示郭老师重新走向马克思主义,重建人民立场。这又使他走出“先锋文学”的局限,能以更高的政治视野去审视自己和社会、思考中国的现实问题。


郭老师思考的现实问题可分三类:一是现代高速的流动性带来的问题,二是私有化产生的问题,三是阶层分化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缠绕着他,他迫切希望中国能走出一条新路,为此他深入社会底层寻找答案。蔡老师沿着郭老师寻找答案的思想脉络,梳理了全书四辑的内容,并点出了书名含义。读者可由序言的这些文字得到领会全书的门径。


本文是蔡翔老师为郭春林老师《倒退著走進未來》一书所作序言,感谢蔡翔老师授权保马转载。


相关链接:

郭春林|我们如何面对柳青的遗产?———从柳青“随笔录”说起

郭春林 | 一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工伤工友在新媒体时代的遭遇

郭春林 | 薄奠

罗岗、郭春林、毛晨雨 |“返乡体”落潮后,乡村何为?

郭春林 | “新工人艺术团”音乐实践的文化政治意义

郭春林 | 识字之后——关于武训及《武训传》的讨论(上)

郭春林 | 识字之后——关于武训及《武训传》的讨论(下)

郭春林 | 什么文化?怎样的命运?——读吕途《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



故国平居有所思


蔡翔


我和郭春林兄认识多年,刚认识的时候,春林兄正在同济大学执教,承蒙不弃,赠送了我一套他所主编的马原研究资料,至今,还是我教学的案头书。又数年,春林兄在同济召开孙甘露作品讨论会,邀我参加,共话先锋小说的过去和未来。多年过去,春林兄调到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在王晓明教授的带领下,转向“文化研究”,这本书,收录了他在上海大学五年的研究心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马原源码——马原研究资料集》 郭春林


我有时会想,春林从“先锋文学”的研究者,转向文化研究,从“孤独的自我”,走向“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是什么原因所致,背后,又有哪些力量介入?这似乎是一种断裂,但有时想想,好像又不尽然。

春林出身中文系,1980年代的文学青年,少有不受到先锋文学影响的,先锋文学到底影响了他们什么,这本身就是一个话题。“自我”大概是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个“自我”和1980年代早期的“自我”,是很不同的,或者说,同中有异。1980年代早期的中国文学,可以称之为一种广义的“改革文学”,所谓“新时期”,一路的高歌猛进,到了先锋文学这里,却略显迟滞。“自我”开始游移,感受到孤独和痛苦,未来不再闪烁耀眼的光芒,理想也招致质疑,怀疑和自我怀疑,多少构成了先锋文学(包括它的阅读者)普遍的焦虑,偶然、虚构、真相,等等词语的介入,也开始拆解1980年代逐渐稳定的意义结构。背后,包含了新一代人(1960)的失望和苦闷。先锋文学的意义不应被高估,事实上,它对1980年代的叛逆和反思也相对有限,源于自我,囿于苦闷,作茧自缚,或许是先锋文学的某种写照,突破成规,化蝶重生,也成为先锋文学尔后持续性的焦虑。但是,也不能因此完全抹去先锋文学的意义。尽管先锋文学后来成为主流,但在当时,却是以非主流的形象出现,这也同时使得它的阅读者开始在边缘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多多少少,学会和主流拉开距离,冷静或者不冷静地思考自己所处的时代。当然,经过先锋文学洗礼的这些人,最后又和先锋文学分道扬镳。其中的复杂逻辑,不是我在这里能说得清的,我倒是希望春林以后有机会能把这些问题好好说一说,给后人留一份研究档案。但我想,只有深入先锋文学的内里,才能理解春林,也包括和春林相类的一些人的转型。似乎突然,但也未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为什么要读孙甘露》 郭春林


但是,从“孤独的自我”走向“痛苦的人群”,还需要其它更重要的因素,这其中,包括文化研究在中国大陆的兴起。

在中国大陆,文化研究的兴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当然,这也很重要,比如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对于许多人来说,也包括春林,文化研究引领着他们走出自我,重新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和现实的中国问题。文化研究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春林来说,影响颇深的,可能还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并宛转进入伯明翰学派,这也是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的理论特色。春林对这一脉络的经典理论,用力颇深。其中,似乎尤喜雷蒙·威廉斯。春林这本集子的第一篇,简要介绍了他的研究心得。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读这篇文章,多少可以窥见作者近年来的理论背景。不过,我在此要说的,倒不是这些具体的学派理论,而是,通过这些理论,春林究竟得到了些什么。

早在19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就开始陆续进入中国,那时,中国学界的主要关注点大都在法兰克福学派。文化研究兴起,带来的,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雷蒙·威廉斯、汤普森、霍尔、阿尔都塞、伊格尔顿,等等。我在阅读春林这些文章的时候,有时会觉得,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理论,而是这些理论勾起了他的某些记忆。这些记忆,不仅通向现实,更通向历史,明确地说,通向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就是说,经由文化研究,春林开始重新走向马克思主义,这似乎也是许多人的心路历程。当然,这一轨迹的理论局限在哪里,我现在还说不清。

但是,它的意义是重要的,这一意义的重要性,首先在于,人民的概念再次得以确立,并从这一人民的立场重新审视现实(包括审视自己),并思考中国的未来。同时,也开始寻找个人的归属。因此,我推荐读者重点阅读本书的后记,这一后记,读来令人动容。恰如春林在后记中所言,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按照时下的划分标准,春林也应该算是这个社会的“成功人士”了,教授学者,有房有车,但是,却有一种力量,在提醒他,在这个世界,还有穷人,还有“无穷的远方”。因此,他试图做的,就是重建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般的联系。这也是文化研究给他带来的最为重要的启示,这一启示已经远远超出了所谓的学术,而是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期每日一书附有后记全文,读者可自行参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倒退着走进未来》 郭春林


这似乎又要回到1980年代,1980年代的高考制度,包括后来广受非议的高校扩招,使得一大批贫寒子弟得以进入社会的中上层。其中的一部分被成功规训,接受并认同这个时代的“新意识形态”(王晓明语),有些,甚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却始终在边缘处抵抗。他们的出身、经历,包括家族成员的命运,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对事物的判断,这似乎也能说明,为什么春林那么欣赏雷蒙·威廉斯,包括他的“感觉结构”的说法。更重要的或许是,对于他们来说,1980年代开始确立的精英化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容纳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并最终突破这一结构的制约。这似乎也可以说明,他们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和“先锋文学”的分道扬镳。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重要性恰恰就在这里,一旦他们经由文化研究走向社会,现实问题就会纷至沓来,并重新勾连起自己的底层记忆,这时候,很难再让他们心安理得地蜷缩在“象牙之塔”(尽管象牙之塔的思想也是重要的)。因此,本书的第一辑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这一辑里的文章比较杂,有些是书评,有些是为某社会组织的众筹活动而写。也有些是春林参加社会组织的活动上的发言修改而成,但可以窥见到春林这几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目前来看,还不成系统,但一些思想的火花已经开始闪耀。根据春林的这些思想记录,我大致把他思考的中国的现实问题分成几类。

一、现代高速的流动性带来的问题,这一流动性打破了因为隔绝而生产出来的幻象,并开始冲击相应的美学范畴。“面对面”使得矛盾无法通过审美化解。同时,这一流动性也带来了底层人民新的苦恼,所谓“无家可归”。春林近年着力思考新的城乡关系,大致集中在这一范畴。

二、私有化产生的问题,这一私有化不仅表现在法的领域,同时,也开始向其它领域蔓延,包括伦理、情感,观念,等等。一种新的等级关系开始产生,并形成一种压迫性甚至掠夺性的社会结构。而这一社会结构显然很难为春林所接受。

三、阶层分化带来的问题,流动性和私有化,都急剧地加速着这个社会的阶层分化,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面对这一阶层分化,目前能做的,是反对阶层固化,也即要求阶层间的流动性。但这一所谓的流动性,实际是以承认阶层(阶级)分化的合理性为其前提的,是一种无奈的现实选择。春林大概也很矛盾,一方面,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选择,所以,他会强调“文化与命运”;但另一方面,他又很难完全接受这些,尤其在理论的层面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上升的空间实际上极其有限。而如何安顿这一“大多数人”,一直困扰着春林近年的思考。

这些问题,不仅缠绕着春林兄,也缠绕着很多人,他们迫切地希望中国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一意义上,我觉得春林兄非常理想主义,这一脉络中的文化研究,也非常理想主义。

那么,这条道路怎么走?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回答。春林的回答是,深入社会底层。这几年,春林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不仅参加“乡建”的活动,也开始深入“新工人”群体的文化活动。过去,我们有句老话,“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形容干部或者知识分子深入群众的做法,现在,把这句话用在春林兄的身上,也非常贴切。在这一点上,我很羡慕春林兄,坦率说,我做不到,自愧不如。

本书的第一、二辑包括春林这方面的数篇文章,这些文章,可以说是随笔,也可以说是散文,但读来真的令人感动,尤其《薄奠》等。在这些文章中,我是真正看到了春林和工友的那种血肉般的联系。这很不容易,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不容易。讲学理容易,写出有温度的文字不容易。感情的变化是最重要的。正是在深入底层的过程中,春林开始触摸中国真正的问题。让底层人民站起来,过一种幸福又有尊严的生活。这些想法很朴素,可是,我们现在缺的,不正是这些朴素的想法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郭春林老师《薄奠》一文,是为纪念苏州建筑工地上一位因劳疾缠身而病逝的建筑工人“老贾”所做。详情可见相关链接第三条。


但是,什么是幸福?在本书的第三辑中,春林集中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他回到历史,研究了1950-1960年代几次有关“幸福”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也在研究现实。这些文章对照起来读,很有启发。“幸福”的定义几经修改,一方面,是国家、集体、精神,另一方面,是小家、个人、物质、日常生活,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令人眼花缭乱。能从这里突围而出,寻找一种更合理的幸福生活吗?这个问题,实际是很重要的。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变化的内在动因之一,就是有关幸福的争论,乃至对幸福的追求。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春林兄,当然,还有其它学者,尤其是那些青年学者,他们一直在帮助底层人民学文化,包括进行文学创作。他们一方面是辅导,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人民学习。其中,春林兄和底层的音乐人来往尤为密切,我揣测,他们想的是如何让人民自己发声。这一方面,是对目前的精英文化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在流行的文化工业的挑战。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实际上并不陌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早就做过。这方面,有经验,也有教训。结果如何,也很难料。但是再难,也需要有人去做,理论的总结很重要,但实际去做,也很重要。在这一点上,我对春林兄,也对那些青年学者,比如李云雷、张慧瑜等人,心里,是充满敬意的。也许,有些人会认为他们傻,但我们现在缺的,恰恰就是这种傻。

书名“倒退着走进未来”,春林在序言中交待,这句话来自雷蒙·威廉斯,的确,谁能说倒退不是另一种前行?往往这样,在某一个节点,我们进入历史,进入历史,不是为了回到过去,而是走向未来。近年,春林在思考现实的同时,也在研究中国的革命史,用功甚勤。本书的最后一辑,传达了春林这方面的一些思考。我感觉,在这些文章中,他开始进入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由“文化”延伸到整个社会的结构性思考。当然,我更希望的是,在我们讨论中国革命史的时候,不要回避它的问题,尤其是它失败的命运。我们既要以成功者,也要以失败者的身份重新进入历史,思考未来。往事可追,往事也可鉴。

现在,春林兄远赴重庆,和他的妻子一起,开始新的生活。我在这里祝贺他们。我不知道,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但是可以肯定,是更加艰巨的工作。也许,春林兄会在文化研究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也可能会重新回到文学——这两者并不矛盾,但我相信,这五年的思考,会使春林兄终身受益。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已经改变。

这些话,不敢称序,只是我阅读本书的一些想法,谬误之处,敬请春林兄和本书读者的批评指正。


                  2018年10月2日,上海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文章编辑 | 胡杨  丛林

微信编辑 | 北国风光

微信审核 | 菩提树


打开北国风光客户端看更多媒体资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北国风光分享:社会需要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因为社会是在向前进步的!我们在进步的道路上,正是因为感觉到了不适,看见了阴暗与不公,所以我们才会批判它,抨击它,诉求它的改变,从而让社会往更加文明的道路上进步!这就是批判的核心魅力!所以,有批判感的人,往往是一群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人。


了解《北国风光杂志》的三观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北国风光杂志 (微信公众号ID:bgfgzz)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北国风光》全媒体融合创新项目开发平台:参与沟通、记录时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了解《北国风光读书会》的三观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北国风光读书会 (微信公众号ID:bgfgdsh)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北国风光读书计划·耳畔书香

经典文学,你不能只是路过


《北国风光》读书会,是一个关于阅读与思考的公众平台,希望能带给大家一点精神上的愉悦与启迪。读书利思考,思考益人生!传承“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精神!感谢您的关注与参与!


了解今日头条《北国风光杂志社》的三观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北国风光杂志社 (头条号ID:1623527237158925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