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曲阳历史综述

曲阳历史综述

关键词:曲阳历史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曲阳在线
  • 电 话:0312-4281234
  • 网 址:http://www.quyang.ccoo.cn/
  • 感谢 quy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982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曲阳县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已有“曲阳”之名的文字记载。曲阳县志记载,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在今曲阳城西 2公里处建土城一座,始称“曲阳城”。曲阳县以城得名。曲阳名称其含义《水经注》释为:“城在山之阳,是曰曲阳”。《读史方舆纪要》称“以在太行之阳转曲处而名”。山指古代北岳恒山(今唐县西北的大茂山,古为北岳,又名常山、恒岳)。隋开皇六年(586)改曲阳为石邑,七年改为恒阳县。唐元和十五年(820)复名曲阳。恒阳之名源于县在恒山(大茂山)之阳,故曲阳也有“恒阳”之称。

 

    建置变迁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于始皇元年(前221)始置曲阳县,属巨鹿郡所辖。时曲阳县区域西北部含今阜平县东北部。汉高帝元年(前206),设恒山郡,曲阳县属之,后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曰常山郡,曲阳县属常山郡所辖。因当时巨鹿郡亦有下曲阳名(今晋县、藁城),为与之区别,文帝元年(前179)曲阳加“上”字,始称“上曲阳”。上曲阳县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为《史记·灌婴列传》。汉景帝三年(前154)平定“七国之乱”,常山郡废,上曲阳县仍属中山国。新莽时期,恢复常山郡,改名曰常山亭,上曲阳属之。西汉时,县境西北部达繁峙、灵丘、广昌界,东达滱水(今唐河)。

 

    三国时至晋朝上曲阳属常山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上曲阳县并入新市县,称新市县。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复置上曲阳县,隶属定州中山郡。北齐天宝七年(556)下曲阳已改为藁城、鼓城二县,上曲阳县去掉“上”字,复称曲阳县,中山郡属之。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曲阳县因盛产石料改名石邑县,次年又改名,恒阳县。先后属鲜虞郡(今正定县),开皇三年(583)改属定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愽陵郡(今定州),大业九年(613)又改属高阳郡(今高阳倒东)管辖。


      唐天宝元年(742)恒阳县属河北道定州愽陵郡。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后,定州为藩镇割据势力所据,曲阳属真定。唐元和十五年(820)因避讳唐穆宗李恒名讳,复将恒阳县改为曲阳县。


    北宋曲阳县属河北西路定州博陵郡,政和三年(1113)设中山府,曲阳县属之。宋熙宁九年(1076),析县境东北部军城入唐县,县境达通天河流域。金明昌四年(1193)析曲阳县西北部和行唐县北部境地,划入新置的阜平县。
      蒙古太祖十一年(1216)升曲阳县为恒州,辖灵寿、阜平、行唐、庆都(望都)、唐县、曲阳六县,属中书省中山府。太宗十一年(1239)降为曲阳县,属中书省真定路,至元十二年(1275)改属保定路。

      明代,曲阳县属定州所辖。清顺治十六年(1659)将阜平县东五社并入曲阳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又将原阜平东五社复归阜平县。嘉庆年间,定州支曹村划归曲阳县。

        1913年置范阳道,翌年改为保定道,曲阳县属之。解放战争时期,曲阳县先后隶属晋察冀边区冀西区、北岳区、建屏区。民国初,县境西南端石城、黄家庄二村庄划归行唐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7年12月,阜平县罗定峪和唐县于家寨、石堂、小路村划归曲阳县。1942年1月,唐县套里、十八度、东庄湾、横河口、灌城、田家坎、南屯庄、北屯村、坡上、坡下、风山庄、西王庄、罗庄、赵家庄、南伏城、北伏城、岸上、勺堤等18个村庄划归曲阳县,同年十二月,于家寨、石堂、小路村重归唐县。1942年划归曲阳县的唐县18个村庄,除套里、横河口、田家坎外,其余归入唐县。

      1949年曲阳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署。同年10月隶属定县专区,1954年5月,改属保定专区。1958年8月并入定县,1961年7月恢复原建制,属保定专区。1982年12月行唐县石城村复归曲阳县。1994年底保定地、市合并,隶属保定市。

    据《曲阳县志》记载,秦时,曲阳县治所在今县城西2公里处。《水经注》云:“上曲阳城本岳牧朝宿之邑也”,亦称“汤沐邑”,是古时天子赐给诸侯的封邑,邑内收入供诸侯汤沐之用,也是供朝见时吃住的地方。汉、魏、晋时因之,同时曲阳的设置兴盛与恒岳及其岳庙祀典有着直接的关系。南北朝北魏景明、正始年间(500~512),随着原北岳庙的迁址和今北岳庙的落成,县治所亦迁于今县城。之后,县城的发展伴随着北岳庙的兴建而发展起来。隋、唐、金、宋、明、清诸代均重修城墙,增建角楼,改建砖垛,加固根基,增设炮台,加宽城池等。城周长5里13步,城墙高3丈,宽1丈5尺,池深8尺。护城河宽1丈5尺,深1丈2尺。城共有6门,东门名“迎春”;南有3门,分别为“镇远”、“阜民”、“临漪”;西门称“西华”;北门曰“拱极”。1938年、1949年因战事需要,民主政府先后两次发动民众将城墙拆除。

     清末县城分大街、东街、汶水街、西街、北街、南街、后巷等街道,设南关、小南关、东关、正东关和北关。县署自北魏以来,一直设在大街(今正阳街)北端。衙门主体建筑为正堂,俗称大堂,大堂往后依次为二、三、四堂。南为仪门,大门两侧有快房、监狱等。资料载:当时城内和四关的署、院、庙、坛、寺、亭、台、祠、阁等建筑共达68处之多。
  

   新中国成立前,县城总面积为0.66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后,县城不断进行改造和扩建,到20世纪60年代,城内主要街道已有8条,成为井字形。到20世纪80年代,城区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长约0.75公里,呈不规则矩形,面积有所扩大。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128962981 传真: 邮箱:liuzhihu19#163.com
地址:曲阳旧南环(钓鱼台医院)东行30米路南 邮编:073124
Copyright © 2004-2024 曲阳在线运营中心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